• 微信
展开全部内容 ▾

锐评丨用AI“去AI味儿”不是论文的正确写法

作者:AI日报时间:2025-05-04 阅读数:90 +人阅读

虽然高校相继颁发“AI禁令”,规范学生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的行为,但还有很多学生依旧依赖AI,并想出了用AI工具给论文“降AI味”的办法。不少查重网站也上线了智能或人工降低AI生成疑似率的服务。

锐评丨用AI“去AI味儿”不是论文的正确写法

中文核心期刊《社会科学辑刊》公告截图。图据报道得益于AI在数据、逻辑、效率等方面的巨大优势,论文有了更多“写法”。用AI技术辅助写作论文,未尝不可。问题的关键,是以什么样的目的使用AI。合理地“问”AI,或也能给研究主题提供新的思维视角,节省下大量搜集资料的时间和精力,不必再下苦功夫,也不必再坐冷板凳。然而有的学生动辄向AI要思路、要框架、要数据,放弃了自我思考的主动;有的学生过度采用人工智能生成的内容,写作套路和风格雷同,原创性难觅;有的偏信AI给出的数据和结论,缺乏严谨认真的核对核实。饶是如此,用AI写作论文已与作弊无异,用智能工具“去AI味儿”,则更是荒唐。

毕业论文也好,日常学术论文也罢,其创作过程都是研究者主动性、原创性和创新性思维劳动的结晶。独立的思考、新颖的视角、翔实的数据和扎实的写作能力,是一篇论文不可或缺的“骨肉”。如果过分依赖AI,将思考和研究的主动权让出,无异于是在啃AI嚼过的“馍”,自然也就谈不上什么学术质量和创新。更关键的是,即使后期采用所谓“AI降重”“识别AI”,也并不能保证论文的质量一定能够过关。须知,目前AI降重或者识别的结果,既缺乏权威公正的评判认定,也可能滋生写作者信息泄露、诈骗等安全风险。

用AI写论文已然错了,用AI去AI味儿是错上加错,掩盖不住学术变质的臭味儿、急功近利的酸味儿,尤其是顶着学术论文之名实为学术垃圾的朽味儿。在AI使用已经无法避免的当下,学术界和技术界该联起手来,不让AI沦为一些人混学历学位职称的工具,不让AI成为学术殿堂里的最牛的学术大佬,不让一个领域甚至一个社会的科学进步寄托在AI上。

当前位置:首页 >> 文本创作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