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世界读书日之际 知乎圆桌探讨AI时代下的写作与阅读
AI日报北京4月23日消息 4月23日,一年一度的世界读书日到来,而在此前,知乎已上线了“2025饱读计划”圆桌,傅真、焦典等多位作家参与了这场线上讨论,与众多知乎答主们就书单推荐、AI时代下的阅读、科幻文学的特性等角度展开了分享,点燃了用户对阅读的热情,引发了深入而热烈的探讨。
推荐书单成为了读书日的“必备节目”。著有畅销书《泛若不系之舟》《藏地白皮书》的作家傅真以独特的 “食谱式书单” 展现个人阅读喜好,将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比作主食,保罗?奥斯特的《纽约三部曲》视为甜点,埃莱娜?费兰特的《那不勒斯四部曲》当作中药,费尔南多?佩索阿的《惶然录》比作黑咖啡。中国当代青年作家、诗人焦典则表示如果书籍确乎可以当作精神食粮,那么《清洁女工手册》这本书就是。
随着生成式 AI 在各个领域引发变革,写作行业也受到冲击,AI 时代下的写作和阅读成为本次圆桌讨论的核心议题之一。不同观点的碰撞,引发了用户对 AI 与人类创作关系的深度反思。
“AI写作冲击下,人类作家的心灵食谱如何证明不可替代?”,众多知乎答主对此给出了截然不同的回答。知乎答主“”表示,“文字的背后是人,是曾在或者正在这个世界上存活着的人。单单这一点,就足以体现人类作家的不可替代性”。知乎答主“”则坚定地表示,AI生成的作品将取代大量的普通创作者乃至于一些顶尖的创作,“但如果真的到了这一天,反而可能会让人回到艺术诞生的源头出发,去思考艺术到底是什么”。
科幻小说的文学性与科学性之争同样备受关注。答主“济东杂谈”认为,如果科幻作品不以“科”为核心,而过度侧重文学性,那么《西游记》也可被视为科幻小说。知乎答主“李小狼”则表示,科幻小说本质上属于小说品类,最终还是要用文学性手段讲好故事,在他看来,科幻作家刘慈欣的文笔同王朔、余华类似,都有着独特的魅力,为这场争论提供了新的视角。
在世界读书日期间,知乎联合春晖博爱公益基金会、新东方大愚文化、100 层童书馆、浪花朵朵童书共同发起“童书与童年”线上圆桌活动,聚焦 “该为孩子提供怎样的童书”“孩子应如何进行阅读” 等重要问题。众多答主结合自身经验与专业知识,为家长群体在童书选择和孩子阅读引导方面提供了大量实用且富有价值的建议,助力儿童阅读发展 。
知乎上一直活跃着众多的文化名人、作家群体,阿来、郝景芳、金宇澄、李子柒、马伯庸、马家辉、周德东等,既分享宝贵且私人化的创作理念,还与广大用户深入交流,为知识的传播与思想的碰撞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此次,多位作家参与的“2025饱读计划”以及“童书与童年”线上圆桌,再次激发了大众的讨论热潮,推动阅读文化在数字时代持续发展。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