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闯入网文圈,原创作者的天要塌了吗?
打开手机,”7 天掌握 AI 写文技巧”“0 基础靠 AI 写文月入过万” 等话题经常能看到。随着谷歌 2.0 实现百章小说大纲的逻辑构建,阅文 “作家助手” 集成 -R1 大模型提升润色能力,曾经只能写段子的 AI,如今已能产出几十万字的 “流水线小说”。AI,早已进入了网文圈。
这几年, AI 小说已在番茄、起点、晋江等平台泛滥,可能你正在追的就是“预制菜”小说。
当你开开心心点开最新的付费 VIP 章节,却看到了一句 AI 优化的文案,想必你的脑海已经冒出了退钱哥的那句经典发言。
这种失误的AI文经常出现在各大小说平台,可怕的是,很多读者一边吐槽却一边津津有味地追下去。这些小说集合了热门网文的各种梗和经典剧情,很能引起读者的兴趣,流量也就起来了。有些原创作者苦思冥想,耗时耗力写的小说,不如AI一天粗制滥造出来的流量大。自然而然,就越来越多作者选择用AI写文了。
新手涌入,AI写作成创作新风口
有需求就有市场,嗅到商机的 “AI 写作训练营” 也就应运而生。这些训练营课程专门针对网文小白,教人用提示词操控 AI 生成故事,哪怕只看过几本小说也能上手。” 他们鼓励学员 “广撒网式投稿”,瞄准那些对 AI 内容尚未设限的平台。有些更是打出 “只要会打字,就能当作家” 的口号,吸引无数怀揣网文梦的小白蜂拥而入。
但AI 作家”真的好当吗?这些训练营宣称 “掌握提示词就能变现”,但真相是:AI 生成的内容需要反复修改,情节同质化严重,能真正签约的不过 10%。但架不住市场风口热,仍有大批新人相信 “AI 是网文弯道超车的钥匙”。
AI执笔创作小说,颠覆还是危机?
华东师范大学团队采用国内大语言模型+提示词工程+人工后期润色的方式,创作了百万字玄幻小说《天命使徒》,仅仅耗费一个半月,创作速度堪称人类作家的八倍之多,读者再也不用怕作者拖更了。
然而,这部作品质量却不尽如人意,被评价为 “剧情像得了健忘症”。第三章主角还手持 “赤焰剑” 大杀四方,第五章却莫名其妙地换成了 “寒霜刃”;第十回时,世界观设定里又毫无征兆地冒出一个 “暗月神教”,前后逻辑严重断裂,让读者看得一头雾水,不禁吐槽 AI 仿佛患了 “记忆碎片化” 综合征。
AI写作容易出现上下文失忆的问题,一些人名和地名也会反复出错。人物复杂的感情和细腻的情绪变化,也是AI难以写出来的。
缺乏灵魂的模仿者,AI创作硬伤难掩
打开网文,第 108 次刷到 “叶辰双目赤红捏碎翡翠茶杯”,第 87 次撞见 “萧炎在暴雨中撕碎婚书”。这不是平行世界的叙事重叠,而是 AI 制造的 “文字镜像迷宫”。
2025 年番茄新签约作品中,62% 的开篇存在 “退婚 / 重生 / 系统激活” 三重必选剧情,角色名重复率较三年前暴涨 300%,可以说现在看网文像拆盲盒,拆到最后都是同一个‘电子人偶’。
所有男主角都长着同一张 “邪魅狂狷” 的脸,所有女主角的命运都困在 “带球跑 + 追妻火葬场” 的莫比乌斯环里。这是算法在自我复制,像病毒一样在文字世界扩散 “同质化基因”。大量雷同的设定和剧情,甚至是主角名字,都是一模一样。读者一开始还能沉迷其中,现在已经麻木,不为所动了。
情感与创意筑就原创作者护城河
人类写的小说为啥打动人?因为里面藏着实实在在的感情和琢磨不透的深意,这是 AI 永远学不来的。现在的 AI 确实能模仿人类写文章的套路,它能照着样子 “复制粘贴”,但缺乏感情和创造性。
丰富情感:《诡秘之主》中克莱恩 “在蒸汽与机械的浪潮中追寻人性温度” 这一深刻内核,源自作者爱潜水的乌贼对工业社会异化现象的深度思考。这种对时代精神精准而敏锐的捕捉,绝非 AI 通过分析海量爽文就能领悟的。
颠覆性创意:《大奉打更人》大胆地将探案与修仙两种题材相结合,设计出 “查案需要开灵眼,追凶全靠御剑术” 这般新奇独特的设定,这种打破传统类型边界的奇妙构思,是 AI 被困于 “数据茧房” 中难以实现的突破。
价值观输出:《全职高手》中叶修那句 “如果喜欢,就把这一切当作是荣耀,而不是炫耀”,深深触动了千万职场人的心弦。其背后蕴含的是人类对 “纯粹热爱” 的强烈共鸣,绝非算法所计算出的简单 “爽点公式” 能比拟。
平台联手抵制,纯AI内容遇冷
起点文学2025年3月起全面禁止AI生成内容,封禁违规账号捍卫原创。晋江分级管控AI辅助写作,违规作品锁章退订。阅文升级“作家助手”强调AI不替代创作。番茄小说也曾因 “AI 训练协议” 引发作者抗议,如今也推出了新的管理规定,启动了大规模的清查行动,对检测到有AI痕迹的账号进行永久封禁。
当 AI 成为笔,人类仍是执笔者
AI 创作的爽文起初流量暴增,可很快便如过眼云烟,速生速朽。而人类创作的反套路作品可能开局热度较低,但凭借独特的魅力与深度,最终会吸引越来越多的读者。
AI能用数据计算出所谓的 “爽点公式”,却无法洞察读者内心对 “独一无二” 作品的热切期待。算法能够生成百万字的剧情框架,却难以创作出那些能让人心跳加速、触动灵魂的台词。
与其焦虑 AI 取代自己,不如把它当成 “得力助手”。AI 能帮作者整理素材、生成大纲,让人类更专注于 “创造性部分”。就像当年文字处理软件取代手写,AI 只是创作工具的迭代。
AI 不会夺走网文作者的一切,它只会承担那些机械重复的劳作,从而让人类创作者得以解放双手,去探索更为广阔、深邃的精神世界。正如《东京都同情塔》的编辑在获奖感言中所说:“AI 是我们递出去的笔,但握着这支笔的,永远是那些眼里有光、心中有梦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