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内容 ▾
对话谢有顺:少一些比赛和较量,学会与AI共成长|封面头条
作者:AI日报时间:2025-04-29 阅读数:55 +人阅读
谢有顺:其实不单书法有“日用性”,整个中国艺术的核心精神,就是“日用性”——可以在日常空间里面出现。古代并没有专门的博物馆、美术馆。艺术作品展示亮相的地方是客厅、衙门、旅馆、凉亭,包括各座山的石壁上。画家不单是画梅兰竹菊,在生活中也种梅兰竹菊。一个瓷器不是只供观赏,也可以插鸡毛掸子。紫砂壶是艺术品,也是拿来泡茶的。王羲之的字既是书法,也用来记账。苏东坡的字既是书法,也用来写信。这种艺术和日用的平衡融合,是中国艺术的大道。所以钱穆才说,世俗即道义,道义即世俗,这是中国文化的极特殊之处。这种日用的维度会对艺术有某种纠偏的作用。比如,当你把一幅字挂到客厅时,你就要考虑到,早上起来,睡眼迷蒙来到客厅,看到这些字你舒服吗?你的心情畅快吗?如果字写得像鬼画符,或写得刀光剑影,线条做作,你坐在客厅喝茶、聊天,看到这些字会开心吗?那些缺乏日常性的作品,只是纸上的表演,可以放在专门的艺术馆里面,但不合适出现在生活的空间里。我们终归是世俗中的人,是活在日常中的人,我们日常喜欢什么样的美,喜欢什么样的艺术,这本身必然会对艺术构成要求,也会推动艺术往哪里发展。
上一篇:芯位教育董事长陆丹:AI正重塑高等教育“教与学”,不拥抱AI或事倍功半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