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
展开全部内容 ▾

“AI·卫”开启基层治理“智变”新时代

作者:AI日报时间:2025-04-16 阅读数:140 +人阅读

“AI·卫”开启基层治理“智变”新时代

为深入贯彻数字政府建设要求,提升政务服务智慧化水平,4月14日,灵山卫街道以政务数字化转型为突破口,创新推出的全市首个镇街级AI政务智能平台——“AI·卫”1.0助手正式上线。

“‘AI·卫’助手通过把人工智能技术深度融入政务服务,为基层工作人员配备‘智能政务大脑’,在减轻基层工作人员工作负担的提升他们的工作效率,助力街道开启基层治理‘智变’新时代,为‘品质西海岸’建设注入新动能。”灵山卫街道党工委书记张震表示。“AI·卫”不仅是“爱卫”的谐音,饱含着“热爱美丽卫城、拥抱未来科技”的美好愿景,还源于英文短语“I will”的音译,传达出“我愿意、我可以”的坚定承诺,体现出街道以AI技术为动力,搭建智慧政务服务体系、提升工作效能的决心与实力。

“AI·卫”助手上线>>助力提升政务服务效能

基层治理工作纷繁复杂、千头万绪,如何解决跨部门权责边界模糊、提高基层工作人员工作效率,是灵山卫街道一直思考的问题。3月11日,灵山卫街道联合以萨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举办“菁英卫士”数智训练营,并启动“AI·卫”党建政务服务项目。

自“AI·卫”党建政务服务项目启动以来,灵山卫街道各部门紧密配合,联合以萨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集中办公,共同推进项目实施。经过各部门工作人员一个多月的不懈的努力,4月14日,“AI·卫”1.0助手正式上线。据了解,“AI·卫”助手以街道实际政务工作情况为基础,进行本地化部署及定制化训练,具有自动生成报表、智能分派工单、精准分析数据等功能,让基层工作人员可以拿出更多精力服务于更为重要的民生工作。

“我们通过了解各个部门的工作需求,为不同部门创建不同的模块。各部门在通过‘AI·卫’助手完成工作又可以进一步‘喂养’它、训练它,让它进行学习和优化,从而更好地完成各项工作。”以萨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产品经理王连源介绍道。

打破数据壁垒>>构建政务数字化新场景

在项目推进初期,灵山卫街道便面临着数据壁垒的难题。为了破解这一难题,灵山卫街道组建了“技术+业务”双专班,与以萨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紧密合作,开展工作。经过不懈努力,最终将398部法律法规以及灵山卫街道年鉴、文史素材等资料全面导入系统,构建35个动态知识库,不仅确保了“AI·卫”助手能够精准掌握辖区的实际情况,也为后续的数据分析和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部门工作事项的梳理上,“AI·卫”助手依托大模型的语言处理能力,对文字内容进行整合,形成条理清晰、逻辑严谨的文本,并通过“AI初筛+人工校验”,对职责划分进行智能预判,大大提高了基层民生工作责任划分的准确性和效率。

为了更好地满足不同部门的实际需求,“AI·卫”助手还针对多个业务场景进行了定制化开发。目前,已为5个业务部门量身打造了党务助手、投诉回复助手、执法助手等12个智能体应用。这些应用不仅涵盖了党务管理、投诉处理、执法辅助等多个方面,还配备了语音识别、手机端二维码等便捷功能,方便基层工作人员能够随时随地访问和使用。

值得一提的是,“AI·卫”助手在上线前已进行充分测试和验证。通过在实际场景中的应用,“AI·卫”助手无论是党务管理还是投诉处理,都能够快速准确地完成任务,出色的性能和稳定的运行极大地提高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和质量。

“我们部门是最早对‘AI·卫’助手进行测试的部门。使用‘AI·卫’助手以后,工作效率和质量得到了明显提升。举个例子,每个季度的工作报表,原来是从12345平台导出数据,传统模式下需要至少两个小时才能够完成制表,有了‘AI·卫’助力,这项工作两分钟就可以完成,而且还可以随时生成、随时查看。”说起“AI·卫”助手,灵山卫街道社会治理办公室负责人薛静赞不绝口。

扩大应用范围>>打造智慧政务“灵山卫样板”

“AI·卫”助手的上线,是灵山卫街道加快推进数字政府建设的一次积极尝试,是街道在基层政务服务信息化建设道路上迈出的坚实一步。

未来,灵山卫街道将进一步扩大“AI·卫”助手的应用范围,与以萨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加强合作,继续攻坚突破,共同推动“AI·卫”助手技术升级和创新:加快功能模块迭代开发,更好地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构建“共性工具+个性场景”智能化体系,为不同岗位、不同职能部门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服务;依托大模型智能分析,实时生成社会治理分析、经济趋势预测、人才引进及招商引资政策匹配查询等数字化模型,为科学决策提供数据支撑;联合大场镇、海青镇、灵山岛保护区共建跨域数据协同机制,不断扩大数据样本,以“标杆引领”驱动全域革新,为全区、全市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AI智慧基层治理现代化样本。

灵山卫街道还将从“安全、实用、人才”三方面发力,助力“AI·卫”助手稳定运行,为新区AI智慧政务应用树立“灵山卫样板”。安全为基,织密“数据防护网”,严格执行“双审核”机制,在数据存储与传输的全流程进行加密,全力避开“幻觉风险”,实现数据“进得安全、用得规范”;实用为王,拧紧“成效压力阀”,杜绝“为数字化而数字化”,以解决实际问题、减轻工作负担为衡量标准,确保技术应用“接地气、见实效”;人才为本,激活“创新动力源”,以“菁英卫士数智训练营”学员作为AI与业务融合的“探路者”,深耕政务专业、突破工作惯性,将本领域工作痛难点转化为AI赋能的创新课题。

(大众新闻·青岛西海岸报记者 祁璟)

当前位置:首页 >> AI日报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