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
展开全部内容 ▾

清华大学建筑产业AI沙龙 | 中国建研院分享大模型实践

作者:AI日报时间:2025-04-23 阅读数:68 +人阅读

近日,清华大学互联网产业研究院主办的“中国建筑产业人工智能发展态势研究沙龙(第三场)”在清华大学举行。中国建研院副总经理毛军为受邀发表主旨报告,系统阐述了人工智能技术驱动建筑产业转型的路径与创新成果。

清华大学建筑产业AI沙龙 | 中国建研院分享大模型实践

毛军为指出,中国建筑业正面临增长空间收窄、绿色转型压力、数字化水平滞后、劳动力短缺等挑战。数据显示,国内建筑业数字化投入远低于发达国家和制造业,BIM技术因数据治理难、标准缺失等问题影响了普及应用。他强调,国家政策已将AI列为产业转型核心引擎,2024年“人工智能+”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相关部委要求建筑业构建数据接口、知识图谱、共享平台等三大标准体系,国务院国资委要求中央企业需重点加强人工智能领域的科技创新能力、推动场景应用落地、完善数据安全治理体系和优化人才培养机制,并明确要求加速国产化AI技术替代,鼓励央企优先采用自主可控的大模型及算力生态。

清华大学建筑产业AI沙龙 | 中国建研院分享大模型实践

中国建研院基于“通用大模型(L0)-行业大模型(L1)-场景大模型(L2)”的三级逻辑框架,开发了覆盖全流程的AI工具链。L1行业大模型深度融合规范与历史数据,如“双碳助手”模型依托百亿级数据训练,可精准预测建筑碳排放曲线,误差控制在5%以内;L2场景大模型则聚焦具体工程场景,通过闭环决策提升效率。在数据治理方面,中国建研院构建了“XDB+AI®”标准化体系,整合多源异构数据,通过OCR识别图纸、CV重构空间模型、NLP解析规范文本,破解数据碎片化难题。自主研发的国产工业软件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支撑从图形引擎到应用软件的全链条国产化替代。

毛军为以实际案例展示了中国建研院的AI技术成果:PKPM-AID智能设计软件通过AI优化结构方案,平均节省工程造价5%-10%,部分项目达20%;智能审查系统覆盖全国20多个省市,服务超6000个项目;“建研查微”融合知识图谱与-R1模型,将机电故障诊断准确率提升67%;的“AI构思渲染插件”可快速将设计草图转化为高质量效果图,助力方案竞争力提升。

展望未来,毛军为提出“基础能力建设-数据贯通协同-城市智能生态”的三阶段发展路径,并呼吁完善AI责任分级制度、加大科研投入、推动跨界融合与国际合作。他指出,建筑产业大模型将推动行业从“建造”向“智造”转型,最终构建“人-建筑-自然-AI”共生的可持续发展生态。

清华大学建筑产业AI沙龙 | 中国建研院分享大模型实践

本次沙龙由住房城乡建设部原总工程师、中国建筑业协会原会长王铁宏和清华大学互联网产业研究院院长、教授朱岩发起,汇聚了百度智能云、新中大、中建电商等科技企业代表及学界专家,通过跨界对话共探AI赋能建筑产业的新模式。中国建研院的实践成果为行业提供了系统性转型范本,展现了国产技术自主创新的巨大潜力。

End

清华大学建筑产业AI沙龙 | 中国建研院分享大模型实践

文章供稿:公司数字化管理部 殷梦霞

构力科技 姜立

当前位置:首页 >> 产业观察

你可能感兴趣的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