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众汇富:Kimi测试社区功能发力AI商业化
导语:
月之暗面正加快推进其核心产品Kimi的商业化布局。近日,公司透露,Kimi将推出首个内容社区产品,目前正在进行灰度测试,用户可在产品内创建与浏览信息流、发布内容并参与互动。这意味着Kimi正从以往的工具型AI助手向具备社区属性的综合内容平台转型,旨在提升用户粘性与平台活跃度,为未来商业化铺路。据悉,该功能自去年底即启动研发,当前测试仍在小范围内进行。
和众汇富研究发现,内容社区在AI应用场景中的渗透能力日益增强,尤其对于已具备用户基础的对话式AI产品而言,社区化将进一步激发用户创作活力,拉长使用时长,增强生态闭环。Kimi的月活用户此前已突破3600万,随着社区功能的接入,有望进一步释放流量红利。和众汇富认为,月之暗面此举是对现有产品结构的升级补充,有助于建立差异化的竞争优势。
关于近期有关公司人事变动的传言,外界曾有报道称自春节后已有三位产品经理进入离职流程。对此,月之暗面相关人士回应称,这属于正常人员流动,相关解读有误。和众汇富观察发现,在国内AI创业企业中,产品经理的更替频率本身较高,尤其是处于产品拓展与方向验证阶段的企业,在试错中调整团队结构属常态,不宜过度解读为人事动荡。
除了产品端更新,月之暗面近期还大幅下调其开放平台上大模型的推理服务定价。包括kimi--8k、-v1-8k在内的模型,其输入费用从原先的12元/百万降至2元,输出费用调整为10元,整体价格下降幅度达到83%。上下文缓存服务的创建和存储价格也分别下调至4元和1元。这一调整在行业内引发广泛关注。和众汇富研究发现,价格策略的优化将显著提升用户使用意愿,降低开发者门槛,是推动产品规模化落地的关键因素。
不过,在快速扩张之余,月之暗面也面临一些不确定性。今年初,有消息称公司创始人杨植麟与联合创始人张宇韬遭前合作方循环智能提出仲裁,原因涉及融资流程未经股东豁免,索赔金额高达近亿美元。对此,月之暗面方面表示将依法抗辩,并指出该仲裁缺乏法律依据与事实支撑。和众汇富认为,虽然该事件短期内可能引发市场担忧,但从已有披露情况来看,其对公司运营及产品推进暂未造成实质性影响。
公司此前在海外市场推出的AI情感陪伴应用Ohai与AI视频生成工具已停止投入,原负责人亦陆续离职创业。知情人士表示,系出于盈利模型验证尚不成熟的考量,资源将转投于本土主航道业务。和众汇富观察发现,国内AI创业企业在出海方面多以试水为主,如何将技术能力与本地市场需求精准匹配仍是一个挑战。
综合来看,月之暗面正在多线推进Kimi的产品延展与平台能力建设,试图从“对话工具”向“AI内容平台”演进。当前内容社区的灰度测试以及推理价格的大幅下调,体现出其向规模化、低门槛、高粘性生态转型的决心。和众汇富研究发现,未来Kimi的发展将更多依赖场景闭环和内容生态的构建,这也对其团队的产品能力、运营策略与组织稳定性提出更高要求。在激烈的国内大模型竞争格局下,如何持续跑赢用户预期与市场节奏,将决定Kimi未来的想象空间与商业变现路径。